“时间就是大脑”,脑梗塞一旦发生,梗塞部位中心区的脑细胞短时间内即可发生不可逆性损害,每延长一分钟就会有20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这种情况下大脑的衰老极快,每过一小时相当于普通状态下的3.6年。由于大多数缺血性脑卒中是颅内动脉血栓形成或脑动脉栓塞引起的,因此,只有溶解血栓,尽早疏通闭塞的脑血管,恢复供血,才有可能挽救缺血脑组织,避免脑组织坏死产生偏瘫、偏盲、失语等后遗症。所以,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症状出现到开始治疗的时间间隔。而大多数老百姓一旦发生脑梗塞,通常自行处理,或病急乱求医,往往错过急性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时间。
那么,脑卒中,常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1、什么是脑卒中?
答: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分为:出血性卒中—俗称“脑溢血”
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
2、脑卒中首选检查方法是什么?
答:怀疑脑卒中的患者,首选的检查是头颅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无创,不会给患者造成伤害,并且能够第一时间判断出患者脑卒中的类型是脑梗塞还是脑出血。CT显示病灶为低密度(黑色)的是脑梗塞,病灶为高密度(白色)的是脑出血,此外,CT对脑肿瘤、脑外伤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也有一定的鉴别作用。
3、为什么入院先让我检查头颅CT?而不是先用药?
答: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两者的治疗是不同的,但两者很难从症状上进行区分。脑出血的死亡率比较高而且可能需要急诊手术治疗,为避免耽误病情,必须首先排除脑出血,而CT是诊断脑出血的最佳检查手段。因此,必须首先做CT检查明确患者是否脑出血,如果没有出血,就可以按照脑梗塞治疗。
4、脑卒中只做一个头颅CT检查足够了吗?
答:CT平扫在判断缺血性卒中的准确性较磁共振差,有其局限性,在发病的最初数小时到24小时,无论病变大小,病灶均不能得到良好显示,在24小时后才能显影;而小的梗死,由于分辨率有限,即使在发病24小时后也可能在头CT上看不出来;此外,如果病变部位在后循环(脑干、小脑等部位),由于脑组织旁边的颅骨影响,伪影重,也可能看不出来,因此,磁共振成像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功效。
5、为什么有些患者查完CT后仍需要查磁共振?
答:此项主要是针对脑梗塞的患者,CT因为其缺点,在脑卒中的发病早期很可能检查不出脑梗塞,只能检查出脑出血。而磁共振(MRI)在早期是可能诊断不出脑出血的。因此没有一项检查能在早期既诊断脑出血又诊断脑梗塞。就比如吃面条的时候用筷子,喝粥的时候用勺子,两者各显其能。目前的科学技术实现不了一项检查就能满足所有的要求。因此入院脑卒中患者常规行头颅CT检查,如果患者脑出血,就不用进行MRI检查,如果CT提示无出血,则需要进一步行MRI检查明确是否有脑梗塞。
6、缺血性卒中都有哪些症状?
答:目前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谈笑用兵”,即“谈”,观察患者谈话是否有问题,例如说不清楚或听不懂;“笑”,笑的时候嘴歪向一侧;“用”,一侧的胳膊腿不好使;“兵”,一旦出现前三种情况,赶紧打120求救兵,到开展溶栓的医院进行治疗。
但是,还有更多症状普通人认识不到,以下情况也可能是脑血管病的发病前兆,应仔细辨别,及早就医。
比如:突然一只眼或双眼短暂发黑、视物模糊;突然看东西双影或伴有眩晕;突然有一半视野看不见东西或视物变形、视物变色;突然眩晕,或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伴有心慌出汗等;突然不会读报纸、读书、写字;突然丧失记忆,不认路、找不到家;突然糊涂,反应差、胡言乱语;突然听不懂他人讲的话(答非所问)或能听懂但不能做出反应(心里明白讲不出来);没有任何预感突然跌倒,或伴有短时神志不清;突然头昏、眩晕,站立不稳,吞咽困难;一侧头面部和对侧上下肢无力、麻木。
7、出现上述症状怎么办?
脑卒中家庭急救原则:
1)一旦发生卒中征兆,立即拨打120电话,牢记一句话:时间就是大脑!切勿心存侥幸,耽误诊治,失去最好的治疗时机!
2)将病人放平,头部应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3)切忌给病人服用药物,在没有确诊前,随意用药可能会加重病情,最好由专业的神经科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定期随访。
8、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时间窗是多少?
目前世界公认的时间窗为4.5小时。
9、错过了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时间窗怎么办?
很多患者到医院时已经超过了4.5小时,这时还有另外一种选择,就是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目前指南推荐,可延长到发病后24小时,进行脑血管造影后,根据病变血管部位的不同,可采取取栓、动脉溶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方式,相比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高。
10、为什么不直接进行介入取栓治疗?
这是因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是快速,最短时间内启动溶栓药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简单快捷,只要在静脉扎一针就行,而动脉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