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皮肤病,一点就“破” 杏林拾穗----中药降压案例一则 手到病除见真功

杏林拾穗----中药降压案例一则

东北国际医院 136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直接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常累及心、肝、脾、肾等脏器,易引起并发症。其属中医眩晕、头疼、水肿、心悸范畴。临床发现,有的患者西药不能有效的控制血压,且易反复,中医药治疗高血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案例:

        杨某,男,35岁。2018年11月9日初诊:眩晕头沉,乏力2年。伴有足跟酸痛,曾经发作痛风一次,眠差,大便时泻,纳可,正汗,血压180/130mmHg,尿酸600umol/L。舌胖润有痕,脉沉滑尺弱。
证属阳虚湿盛,阴气上僭,清阳被蒙而现眩晕头沉。

        治拟温阳利水。
        真武汤加味:附子30g,白术30g,茯神30g,白芍15g,泽泻30g,刘寄奴25g,龙骨30g,牡蛎30g,生姜10g。
        14剂,用中药颗粒剂冲服。
        复诊:眩晕减轻,足跟酸痛消失,血压降至125/90mmHg。初战告捷,前方调整,出入药物尚有黄芪30g,姜半夏30g,枣仁30g,附子由30g增至60g,守方服药至次年1月11日,眩晕消失,乏力、眠差均告正常,血压133/87mmHg,基本稳定,自觉良好。

        【专家点睛】:临床大多数医生治疗高血压时跟着血压指标走,认定高血压在临床辨证上一定是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气滞血瘀,却忽略了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证。根据肾为元阳之根,脾为运化之本的理论,方中运用温阳利水的方法,治以真武汤为主,温阳利水。附子大辛大热、温肾暖土,以壮肾阳,使水有所主,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使水有所制,以扶脾之运化,术附同用,更温煦经脉以除寒湿;生姜辛温助附子温阳祛寒,又任茯神以温散水气,安神;芍药活血通脉,利小便,且有敛阴和营之用,可制姜附刚燥之性,使之温经散寒,而不伤阳。诸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共成扶阳散水之剂。患者眩晕头沉,用真武汤健脾、温阳利水直入病机,温元阳之根,健运化之本,水饮得化,清阳得升,诸症自除而痊愈。临床中运用温阳利水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病及并发症与传统的辩证方法对比,收到较好的远期疗效。

院报导航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