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医院建设发展的思考 重磅!百亿医疗健康城落户沈北! 专病专治 潜心笃行 全力助推精准诊疗模式勇走尖端

后疫情时代医院建设发展的思考

东北国际医院 136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卷全球,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危害之重、影响之深远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想象。回顾这场抗疫斗争,着眼后疫情时代医院建设发展,需要我们进行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思考,以此寻求突破困境涅槃再生的路径。
思考之一:疫情考验和展现医院的能力,强化人们对好医院的认知,加速医疗救治能力建设事关生存尤为紧迫。

        这场疫情对医院就是一场大考。大考面前,东北国际医院的表现可圈可点,第一时间启动发热门诊,第一时间递交驰援武汉请战书,优中选优派出医务人员援鄂抗疫,抽组16名业务骨干备勤支援,派出48人次圆满完成桃仙机场、沈阳南站防控任务,竭尽全力开展医疗救治,充分展示了东北国际医院的责任与担当、能力与水平,赢得社会好评,得到政府肯定。但是,我们也仍应看到,表现最亮眼的仍然是北京协和、湖北湘雅、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老牌“国”字号大医院,他们突出的技术能力在新冠危重患者救治上得到了充分展现。百姓看重他们,认可他们,追捧他们,关键原因也在于此。我院作为新兴的民营医院,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但是,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需求, “看大病、看难病、看好病”的能力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从当前对医院的评价情况来看,无论是业界同行,还是患者群体,关注的重点不在于医院的规模,而是医院的学科。特色学科不仅是一家医院的医疗特色所在,也是其生命所在。专病专治是打造特色学科的关键抓手,这是事关我院长远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必须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对此,医院确立“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学科专科化,专科专病化”的建设发展思路,研究出台了《专病专治应用管理办法》,先期确定了11个学科30种专病,召开了启动签约大会,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从资源、平台、制度、机制等给予倾斜支持,强势推进此项工作纵深发展,以此为牵引,努力实现医院发展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不断提高内涵建设质量水平,占领技术高地,创立优质品牌。
思考之二:疫情倒逼就医流程再造,催生诊疗模式创新,实现服务方式的推陈出新势在必行。

        医院的竞争不仅是技术水平的竞争,就医流程、诊疗模式也是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医流程是医院品质的体现,诊疗模式是能力提升的催化剂。可以说,在技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哪所医院就医流程设计更科学、诊疗模式更先进,那么所展现出来的实力会更强、品牌更响。毋庸讳言,疫情之前医院在就医流程的设计上,更多考虑的是便捷高效。疫情之下预防院内感染发生成为首要任务,安全标准更严更高。实际上,医院不但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也是疾病传播的地方,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作为就医流程设计的首要考虑,在确保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便捷与高效。疫情的强制推动,就医流程的再造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安全的要求不会短期应景随着疫情平息而消散,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安全要素功能地位将进一步固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医疗”诊疗模式不断创新拓展,疫情的发生进一步加速了网络医疗的发展步伐,掀开了网络医疗发展的新篇章。网络医疗的独特优势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展示,网上预约、网上问诊、网上开药、网上会诊极大地方便了患者,降低医院感染几率,减少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实际上它解决的不仅是当下问题,而代表的是未来方向,必须要抢先抓早,着力在互联网医疗建设也下功夫见成效。在这方面,我院有扎实的基础和战略规划,智慧医院建设快速推进,与联通公司5G战略协议的签署为网络医疗插上翅膀,100多家医共体给予有力支撑。同时,在流程规划上,我院按国际JCI标准建设,集国际国内医院建设之大成,设计科学,布局合理,流程清晰,这是我们争而胜出的基础优势。在模式创新上,我们相继提出并实施“5F”肿瘤诊疗、门诊大病快速诊断(TED)、门诊和急诊两轮驱动等新模式,落实预防、治疗、保健、康复一体化新理念,有力促进了医疗技术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思考之三:疫情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促使全民健康素质的提升,疾病谱和就医行业的变化对医院影响不容忽视。

        这场疫情是一次对全民健康教育的生动实践,自身健康受益的事实,使强制下的服从转变为自觉下的养成,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会推动少生病。戴口罩、勤洗手、少聚会等良好习惯的保持,将有效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发生,对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以及普通儿科现行的收治影响可能不会是暂时的而是长远的,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增强学科建设必须转型求发展。疫情促使人们主动或被动学习医学知识,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对医院的了解,看病就医会变得相对理性。根据自身疾病选择合适医院的目的性更强,这对医院技术能力的要求更高;就医过程询问医生的针对性更强,这对接诊医生的技术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为防范就医看病感染的风险,到医院前的评估会更为谨慎,轻易不进医院,门诊能看的病可能不会选择住院。加之,国家分级诊治的深入推进,DRG医保结算的推行,轻症病人向基层医疗机构分流,必然会影响大医院病人的收治,为此,大医院必须着力提高疑难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水平。
思考之四:疫情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地位,为改善医患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要乘势而为进一步强化优质服务。

        在应对这场空前世纪性公共卫生危机中,医疗卫生机构作为主力军,经受了挑战考验,交出了优异答卷,赢得了广泛赞誉。白衣天使、美丽的逆行者、抗疫英雄等溢美之词成为医务人员的代名词,医务人员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是空前提高,某机构调查“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最崇拜的三个群体”时,一线医务人员以96.1%高居榜首。这为长期以来紧张的医患关系的改善迎来了春天,作为医院一定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十分珍惜百姓重新给予我们的充分信任,以更加优质的服务回报社会,回馈百姓。好形象的树立艰难而曲折,人设崩塌也许就在一夜之间。维护目前来之不易的医患关系,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行动作为至关重要。对于我院来讲,优质服务是我们的战略选择,是赢得市场吸引患者的金字招牌。面对新形势,适应新变化,优质服务的内涵要不断深化,外延要不断拓展。既要重视言谈举止的外在感观,更要重视技术水平的专业呈现,没有精湛专业支撑的一切外在东西都是昙花一现。要从医疗、护理、人文、环境、后勤等全方位着力,从导诊、挂号、收费、接诊、住院、出院以及院外等全流程衔接,努力把优质服务做深做细、做到患者心中。要大力推行医生、护士共同开展医患沟通的机制,科主任要带头抓,全体医护人员要协同做,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思考之五:疫情对医院的冲击严重,追加投入,严加防控,面对困难需要全员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面对艰难困境,我们始终牢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生命至上,救死扶伤,勇担社会责任,守护百姓健康。在疫情防控上,我们不讲价钱,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物力和精力,启动浑南区标准最高、条件最优、设施最完备、流程最合理的发热门诊,接诊发热病人1200多人,筹措充足的防护用品和消毒药品,添置红外体温监测仪等疫情防控专用设备,每天定时对公共环境、物品进行消毒,严防院内感染,努力为患者创造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在医疗救治上,我们调动全部力量,采取超常措施,构筑坚固防控屏障,竭尽全力收治普通患者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使许多就医无门、求医若渴的患者得到有效救治,赢得社会普遍好评。危难面前全体员工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立足岗位,勤奋工作,开源节流,中层以上领导主动降薪,这是我们医院浴火重生再重辉煌的精神力量和宝贵财富。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态势向好局面进一步巩固,但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内输入性病例、小范围聚集性爆发、无症状感染者时有发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存在,权威预测今年秋冬第二轮爆发的可能性极大。做好疫情防控是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将牢牢把握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医疗的总策略,织密防疫网,筑牢防控堤,积极开展医疗救治,竭尽全力当好百姓健康的守护神。同时,面对危机,既要看到危险,更要看机遇,化危为机,迎难而上,适应形势变化,着眼一流目标调整建设思路,围绕医疗质量、安全、能力、效益提升谋划方法对策,努力实现医院在新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

院报导航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