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 | 见微知著精准清除病灶
东北国际医院 次 (1)次
这是一个“例外”。
按照神经外科手术指征要求,颅脑内部出血量小于30毫升,一般采取保守治疗,不支持手术治疗。可东北国际医院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许在华,偏偏突破了这个“禁忌”。

一天,科里收治一个33岁的患者,以“突发肢体活动不灵18小时”主诉入院;患者年轻有为,走南闯北,正是事业的鼎盛时期,突然发病,本人与家人茫然不知所措。最初由120送往省内实力最强三甲某医院,经检查头部CT提示左侧基底区脑出血,但出血量很少;患者当时意识清楚,无法站立,右侧上肢丝毫没有动作,语言无法表达,患者及家属得知该院不能为患者进行手术,患者本人及家属焦急万分,经四处联系打听,得知到东北国际医院有望得到很好救治,随后一路疾驰赶到东北国际医院,经绿色通道快速入住神经外科后,立刻采取止血对症治疗同时,给予完善脑血管及其它各项检查。
副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许在华接诊后感到非常惊讶,患者如此年轻出现脑出血,非常少见。检查发现虽然患者左侧基底节出血量不到10毫升,但却处在重要功能区,直接影响患者右侧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且因位置深在颅底,出血量又很少,已知的医学文献报道不支持开颅手术,主要是没有指征而且损伤太大。
到底是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
患者及家属心情非常忧虑,一筹莫展。许在华在想,患者这么年轻,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余生将落下严重残疾,治病救人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仔细研究患者检查结果之后,许在华耐心细致地与患者家人沟通,建议采取机器人微创手术治疗,主要考虑是如果采取保守治疗,患者病灶部位既有正常血肿的撕裂,也有后期化学毒性的破坏。这些血液成分,一旦离开血液细胞和营养成分,在体温作用下就会很快坏死,加上毒性(化学成分),对正常脑细胞局部破坏特别重。虽然出血不大,但它正好在颅脑内的右肢功能区,早期拿掉,起码把挤压出血和化学毒性降到最低,手术对患者的利远大于弊。
为精准清除颅内病灶,手术方案采用机器人辅助实施,创伤小,且精确,患者及家属非常认同。在完善各项检查后,许在华决定给这个年轻患者采取机器人辅助颅内血肿钻孔引流术。手术在找准四个标记点后,输入相关数据,须臾,就在呈现一个与患者头顶一模一样的3D结构图像,透过专用眼镜在许在华眼下呈现病灶的一清二楚。接下来快速穿刺,电极植入……整台手术非常顺利,仅仅用了1个半小时。
术后第3天,临床检查患者颅内血肿基本消失,术后10天患者右侧肢体已能自行抬起,且能与人交流。经对患者精心治疗及康复两月后,患者可以流利的与人正常交谈,右上肢肌力达到IV级,而且可以自行走路,出院时患者及家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没想到在一所民营医院能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技术服务,这让我们终身感激并难忘。”